长时储能争霸新时代
日期:2025-03-25 15:07:02 / 人气:25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储能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预示着长时储能争霸时代的到来。随着新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20%的国家或地区,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已成为刚需。

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长时储能需求激增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4年内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3.46万亿kWh,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到了1.83万亿kWh。新能源发电量的占比已经远超20%的临界点,但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项目的平均储能时长仅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装机占比仅为15.4%,这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储能需求。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指出,现有的储能技术,尤其是长时储能技术仍然不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短时储能无法单独应对电网稳定和电力需求波动的挑战,因此,长时储能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策支持,推动长时储能技术快速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内地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长时储能和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例如,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配建4小时以上的调峰能力。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也明确要发展长时储能技术。
进入2025年,国家能源局在《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的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河南、西藏、内蒙古、新疆、宁夏、上海等地也明确提出配置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以推动相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三、长时储能技术百花齐放,竞争激烈
在政策的推动下,长时储能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目前,适合长时大容量储能的五大技术主要包括氢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以及液流电池。这些技术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抽水蓄能凭借技术成熟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中占据领先地位。然而,在更长时长的储能需求下,如周调节或季调节场景下,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热技术将更具优势。尤其是氢储能,在季调节场景下被认为是最适用的大规模、长周期储能方式,尽管其商业化应用尚早。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将直接参与长时储能的竞争。根据ESPLAZA长时储能数据库统计,截至2024年底,内地新型长时储能累计装机达2.3GW,其中压缩气体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70倍,液流电池增长超10倍,熔盐储能增长250%。
四、投资成本与技术成熟度成为关键因素
在投资储能时,初始投资成本是重要考量因素。根据交银国际的测算,在碳酸锂价格下降后,锂离子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已经降至500元/kWh,成为初始投资成本最低的技术。其次是压缩空气储能的1250元/kWh,而液流电池的初始投资成本最高,约为2000元/kWh。
然而,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在产业配套上大幅领先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其大容量电池储能电芯的渗透率已超40%,且循环寿命理论上可以做到10000次以上。因此,短期内锂电储能的主流市场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
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逐步提升,4小时储能将无法满足储能要求。交银国际分析认为,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在长时储能的优势将更为显著。尤其是压缩空气储能,在LCOE(度电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且随着储能时长的增加,其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五、未来展望:解决行业痛点,重塑产业新格局
目前,无论是压缩空气储能还是液流电池,都存在产业化痛点。例如,压缩空气储能的系统效率仍有待提升,而液流电池则需要解决成本问题。因此,储能产业已进入新一轮的技术迭代期,又到了决定下一个5年产业新格局的历史关键节点。
未来,谁能解决这些行业痛点,谁就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长时储能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耀世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从"柳红"到主妇:陈莹的生活选择...04-02
- 杨洋父亲持股公司被吊销事件解析...04-02
- 豪门背后的双面人生:徐子淇与...04-02
- 女星吴宣仪《乘风2025》彩排后晕...04-02